十分钟快速理解DPI和PPI,不再傻傻分不清!
72DPI的图片拿去打印会糊吗?
手机拍出来的照片是多少DPI?
PS里显示72PPI为什么另存为JPG就变成96DPI了?
类似的问题层出不穷。本站很多篇文章都讲到了DPI和PPI的问题,但似乎还是不能很好地解释。这里我们以“一次性将这个问题说清楚”为目的,来好好聊聊DPI和PPI。
想直接了解计算公式,可以看计算实例:https://www.kamilet.cn/dpi-ppi-math/

概念问题
不论是DPI还是PPI,实际都是一种换算的概念,即将图片承载的信息换算为现实中的图片(即人眼能实际看到的图像)。DPI和PPI的区别在于换算的途径不同,DPI面向的是印刷受体,而PPI面向的是荧幕。
1.PPI
PPI是英文Pixels Per Inch的缩写,意为像素每英寸。英寸是常用的长度单位,大约相当于2.54厘米。而像素是专用于荧幕的概念,指的是荧幕可以解析的最小的点。因此,PPI值得是像素在荧幕上的密度,PPI越高图像就越清晰。

举例来说,如果电脑屏幕是2K分辨率,即1920×1080像素,它的图像宽为1920像素。而如果这个电脑屏幕的物理宽度是19.2英寸,电脑屏幕是分辨率就是1920/19.2=100PPI。
2.DPI
DPI是英文Dots Per Inch的缩写,意为点每英寸。应粗你还是那个英寸,但是点的意义有很多。一般来讲,你可以把Dot理解为取样点,即物理设备可以解析的最小单位。在印刷时,它就可以作为印刷网点,而在鼠标等电子设备上,可以理解为最小操作阈值(即设备会把多么远的两个点当作一个点来处理)。

我们仍然拿1920×1080像素的图片来举例子,如果印刷设备的解析能力刚好是100DPI,而且你要印制的纸张尺寸刚好是19.2英寸,那么印刷设备就可以刚好把一个像素作为一个取样点,印刷完成后图片的保真度是百分之百(也就是图片所有的视觉信息都被印刷出来了)。在大多数情况下,这几个数值都不那么整好,因此保真度会产生损失。
作用原理
正如前文所说,DPI和PPI是链接图片信息和视觉的窗口,那么它们是如何产生作用的呢?
1.图片内置的DPI和PPI
图片在计算机(或其他设备)里是一系列代表视觉信息的数据,它的单位是像素。因此,真正能定义图片尺寸的是像素分辨率,比如前面提到的1920×1080像素。
而很多格式的图片会内置DPI或PPI这个属性,它的唯一作用是作为图形处理软件的参考值。比如,一张图片的PPI是300,那么置入Illustrator的时候就会直接是300PPI下的尺寸。DPI是完全相同的道理。换言之,不论图片的DPI和PPI如何变化,如果分辨率不变,那么图片承载的信息量就不会变化,在实际意义上图片的“大小”都是相同的。
2.设备的DPI和PPI
我们之前提到了印刷设备的解析能力这个问题。其实每个荧幕和每个印刷设备都有自己PPI或DPI参数。我们拿荧幕来说,荧幕的PPI就决定了荧幕的解析能力(注意,并非最大解析能力,而是绝对解析能力)。
如你把某个图片的尺寸在屏幕上放大缩小,它的物理尺寸在改变,因此对信息量来说PPI也在改变。然而,荧幕会按照它自己的PPI显示能力来重新解析这张图片,最终形成你肉眼看到的结果。这个过程,我们可以称为“栅格处理。”
3.栅格处理时使用的DPI和PPI
栅格处理,实际就是将图片在物理尺寸不变的情况下,对DPI或PPI进行调整,图片的信息量会受到影响。图像为何需要进行栅格处理?因为任何设备都有固定的解析能力,比如很多荧幕的解析能力是72PPI,这时一张全屏后(即在屏幕的物理尺寸下)从信息量上来说有300PPI的图片显然超过了荧幕的解析能力,因此对荧幕来说这么大的图片是没必要的,把图片在荧幕的物理尺寸下处理为72PPI就刚好了。
从上面的例子中,你也可以看出,栅格处理无处不在。你在解析能力为72PPI的电脑荧幕上查看一张图片时,不论你如何放大缩小图片,肉眼看到的都是72PPI的图像。即便图片可能被放大到模糊,你看到的仍是72PPI,因为电脑荧幕会将任何图像栅格处理到72PPI。
然而在栅格处理的过程中,处理结果的质量和原图质量有很大的关系。比如,一张在该物理尺寸下信息量可以达到300PPI级别的图片,被设备栅格到150PPI,它仍然会是清晰的。而如果原信息量只有72PPI,栅格到150PPI就会看起来模糊。

对于印刷设备来说也是一样的,现代印刷机的解析能力一般是300,因此在图片的物理尺寸和预想印刷完成后的物理尺寸相同时,如果信息量达不到300DPI,那么在印刷时就会被印刷设备栅格处理到300DPI,结果就会是模糊的。但上述两者都不能算绝对,毕竟人眼的识别能力也是有限的,比如220DPI的图像被从300DPI的设备中印刷出来,肉眼也基本看不出模糊。
4.简单理解栅格
栅格处理有非常多种算法,在Photoshop中,在缩放图片的时候你可以看到类似“两次立方”、“两次线性”、“临近”这样的选项,指的就是栅格处理的计算方式。

几乎所有的栅格都是有损处理,除了某些算法中的整数倍放大。这很容易理解,毕竟栅格相当于一种缩放。试想,你将5×5像素的图片栅格成4×4像素会发生什么?由于像素完全无法一一对应,4×4像素的图片中,每个像素都需要根据原图中的9个像素来计算新的色值,因此原图的信息受到了不可逆的破坏。
实际应用
原理说了不少,那么应用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?
1.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图片分辨率越高越好
我们可能不会有精力去关心图片信息量的DPI是多少,印刷设备的DPI又是多少这种细节的问题。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,那就是图片只要足够大,印刷就会清晰。
2.如果有可能,使用准确的数值
许多软件可以帮助你了解图片实际尺寸下的PPI,比如使用Photoshop,在300PPI下创建A4的文件(尺寸21×29.7厘米,对应分辨率2480×3508像素)并做出图片,那么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完美印刷。正如前文所述,大多印刷设备的解析能力是300DPI,因此在该图片的信息量下,1个像素刚好对应1个点,甚至不需要栅格处理。而如果你强行使用400PPI来创建A4尺寸的文件,拿到300DPI的设备上会被栅格,说不定还不如300DPI的质量好(毕竟是有损处理,但这种差别未必能看得出来)。
怎么发布不了
新建一个500×500像素的ai文件 向其中置入一个1000×1000像素的JPG文件 像素会丢失吗?为什么好像没有丢失像素 保存为PDF好像跟原图没有变化 但如果是向PS中置入 会丢失啊 再有如果是向同一个ai画板中置入不同ppi的jpg文件 保存为pdf后打印 dpi取多少?置入后图片的分辨率会像置入ps中那样变成一样的吗
问一下 ai里的光栅效果是什么意思 矢量图的打印不是与分辨率无关吗 ?还有就是 用psd打开矢量文件后存为pdf格式 文件会不会放大失真?
Illustrator中没有“光栅效果”,应该是某些版本对“栅格效果”的误译。栅格效果即PPI,对应Photoshop里的分辨率,意味“将一英寸的矢量图分割成多少段像素格渲染”。
矢量打印和分辨率无关,理论上是这样。但实际印刷时,在制版前会进行栅格化处理。另外,制图时也要考虑印刷设备的DPI,也要考虑出血线等,不能因为和打印无关就不考虑分辨率。
Photoshop打开矢量文件后,只要保持图层是矢量图层(不做栅格化处理),存为PDF就仍然是矢量的。
谢谢您解答了我的问题 刚才的回复貌似没有发表成功 就是说矢量图的栅格效果只影响文件出图的实际尺寸 但不影响清晰度 而位图的分辨率对出图尺寸和清晰度都有影响 是这样吗
是的,可以这么理解。
你说的显示ppi等于显示器ppi是没错的,但”图片信息量”用300ppi来表示不是很准确,因为对于图片自身的ppi而言对应的是打印尺寸下每单位的pixel数量,图片ppi*打印输出尺寸=显示器ppi*显示器尺寸。。。而且如果图片分辨率(长*宽)小于等于显示器的分辨率(比如都是1920*1080),那么显示器是可以完全显示出图片全部信息的,当然是按照屏幕的ppi显示啊~就像你前文说的那样,图片像素才是本质,对图片而言ppi只是打印输出的转换,在屏幕上没有意义,如果你只是想用300ppi表达像素概念的话那也可以,我只是说这么说不准确罢了
像素数决定信息量,我文章里是强调了的
说完了还是一头雾水呀!*—*
概念杂糅了…图片ppi对应的是每单位打印尺寸的像素数…而屏幕尺寸是屏幕尺寸….所以“在电脑全屏尺寸下,信息量有300ppi的图片”这样说有些乱了…此时的300ppi并不是图片的属性
是你没理解。此时显示ppi等于显示器ppi,这个数字可能是72ppi;而图片的信息量却可以有300pp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