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顾金拱门的过去,说说麦当劳Logo背后的故事
麦当劳在国外被称为“金拱门(Golden Arches)”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,想知道这个Logo背后的故事吗?
麦当劳是Logo是当今最令人熟知的标志之一。它不仅仅是一个Logo,这个世界级的品牌已经成为资本主义、全球化和美国文化传播的象征。
这里我们收集了该Logo的早期版本,你可以看到这个品牌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。
1948年:厨师Speedee
McDonald家族的Richard和Maurice两兄弟于1940年,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伯纳迪诺开设了第一家麦当劳餐厅,主要提供汉堡和烧烤,当时菜单里甚至还没有薯条。
到1948年,这两兄弟为他们的“快餐服务系统”做了改造升级。为了提高供餐效率,烧烤被从菜单中拿掉。同时,这两兄弟设计了这个眨眼的厨师形象。它被命名为Speedee,传达出了麦当劳当时的服务理念。
1961年:金拱门
到了1952年,McDonald两兄弟要求建筑师Stanley Meston设计他们的第一个专营店。根据建筑师Alan Hess介绍,金拱门的最初灵感,来自于Richard绘制的两个半圆形组成的拱门草图。两兄弟聘请了Logo设计师George Dexter,在他的建议下两座巨星的金色拱门被加在了餐厅两侧。
从某个角度看,拱形形成了字母M。然而,直到Ray Kroc在1961年买下了这座独特的建筑,这个标志才被正式使用。
在建造和工程总监Jim Schindler出任CEO之前,麦当劳公司的总裁Fred Turner就曾尝试过使用类似的Logo——一个字母M被一条斜线穿过,代表了商店的屋顶前方较高而后方较低。这诞生了上面的图标。
再次更新
上图是Archy的形象,在1962年被用于POP和运货车上。此外,在同年的麦当劳电视广告上他也有出场。
高速公路系统的完善和美国汽车文化的蓬勃发展,进一步推动了麦当劳门店的成功。到70年代,麦当劳的金色拱门标志已经成为妇孺皆知的标志,在几十年间作为其Logo的基础。
而在此之后,麦当劳的Logo又有过几次更新。1975年到2006年,Logo被加上了红色边框;1976年,一些新餐厅的窗户上使用了玻璃板;1992-2009年,金色拱门被加上了高光,并被放置在带有品牌名称的红色梯形上。1993年到2010年期间,还有些版本带有阴影图层。
2003年,I’m lovin’ it(我就喜欢)
麦当劳史上最成功的广告,是由Heye和Partner GmbH在2003年设计的。广告“I’m lovin’ it”在2003年9月2日在慕尼黑首先试点,不久后在英国、澳大利亚和美国也进行了投放。现在的官方标志虽然在形状和大小上有差别,但几乎全部都是带有高光和阴影的金色拱门,并伴着广告语“I’m lovin’ it”。
资料来源:书籍《The 50 Best Logos Ever》,作者Julia Sagar。
翻译:卡米雷特
相关阅读:如何看待“麦当劳”改名“金拱门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