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型设计也有陷阱!如何避免它?

大多数项目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沟通不畅吗?还是另有蹊跷?

prototyping pitfalls - design, sharing - 原型设计也有陷阱!如何避免它?

当你看到或听到“原型”一词时,会想到什么?也许是用低成本材料做成的等比例模型?也许是可以在物理上交互的东西?

不论是哪一种,在大多行业,原型既不代表成品,也不代表他们的预期。在网络行业,原型对我们来说很重要。他们有用且翔实,但恐怕经常被误用或误解,这将导致“原型带来的危险”。

 

你可以想象一下,下属的两种场景……

场景1

一个项目组被要求就某新数字产品创意的可行性进行调查,开发人员使用未矫正或研究的框架,在写代码时没有花很多心思,并且整个项目也未认真评估或实践。

这个项目运行在一台和预计运作环境完全不同的计算机上。开发人员表示已经“准备妥当“,项目经理也认为已经”完成“。

所以领导认为万事俱备,遂签署了合同。结果项目直接投入生产,大量的技术不足被暴露出来,使得项目结案用了比预期长得多的时间。

 

场景2

项目团队被要求在某个数字产品中加入新的功能。设计师选择使用原型设计软件将这些功能组合起来,该原型显示了交互、转换和动画等,但并未在性能上做考虑,也未涉及对代码复杂性的评估。

设计师表示“准备完毕“,而项目经理、客户或相关人士以为这个项目已经搞定,可以立即上线。有些原型设计软件也许能生成代码,但代码质量往往不佳,即便是将其直接集成到整个项目的代码库里,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——这可能意味着整个项目要从头开始编写。

70152962 - design, sharing - 原型设计也有陷阱!如何避免它?

上面是一款叫做“折纸(Origami)“的原型设计软件,可以让你模拟滚动、点击、滑动和超链接等设计概念。

 

失败分析

上述两种情况,都可以说项目失败了。因为团队中成员间的沟通不畅,导致相关人员的预期和现实收益天差地别。

你能看出这两个问题的根本所在吗?问题并不出在原型本身,而是在制作原型的时候,没有将他们的实际工作状态与同事或客户很好地交流分享,没有表达出该原型需要进行加工制作才能形成产品。他们只是表示原型完成了,暂时没其他事情要做了。

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明确责任,设计师有义务理解他们的原型需要进一步编码,并和工程师沟通,充分讨论这个项目的进展。

开发人员有义务告知在技术上欠缺什么,并告知他们是否需要其他团队的帮助。项目经理和客户有义务了解项目的展开步骤,并不是说早期阶段完成了,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。

 

承担责任

在我看来,这个时期项目经理有义务为团队争取时间和空间去进一步调研,因为这个时期原型将真正开始形成,它将有助于项目的完成甚至超越。

创意可以重新修改,代码可以重新编写,但在所有因素都调查清楚之前,原型不应草率地确定下来。调查应该包括基础架构、安全性、性能、SEO、内容策略和有关的一切。

这些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常被遗忘,甚至在项目生效之前都未必能被提起,为什么我们不早点这么做呢?只要我们能够全方位思考,就能让团队和客户更好地感受到项目的可行性。这才是一个原型应做到的。

作为专业的网络人士,我们不应该害怕告诉他人项目还未完成。如果我们能更好地沟通,那么在我们开发新产品的道路上,失败的项目将会减少,取而代之的是我们的欢笑。

 

出自《Net Magazine》第296期,作者Theo Nicolaou。

翻译:卡米雷特

微信打赏支付宝打赏

感谢您的支持!

文章来源:卡米雷特的小站www.kamilet.cn)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卡米雷特

视觉控&技术控,不断学习中!

您可能还喜欢...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