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“看见”和“真实”的一点思考

3068539 - essay, daily - 关于“看见”和“真实”的一点思考

作为设计师,大部分作品尤其是线上项目,都与商业相关。而企业网站更是如此,它是营销的一环,是线上营销的核心组成部分。

我们在设计网站时,会强调权威性和真实性,即告诉客户该网站所呈现的产品和服务是真实可靠的。任何关于质量和功能的承诺,都要由权威性和真实性来支撑。

实现权威性和真实性的方式有很多,比如张贴公司的核心研发团队或场所的图片,将产品的全景展示图呈现出来,展示部分用户的使用体验,甚至承诺试用和无理由退款等。而今天我们不是来讲这些问题,而是一个更核心的点:观众相信我们吗?他们相信的东西真的是我们说的那些吗?

近期读了几本书,其一是柴静的《看见》,其中就讲到了真相如何被扣上主题被变成新闻,而新闻又如何被有各种各样背景的人理解。形成我们三观的这些真相,其来由都和这样的新闻是相似的,或书本或人教——也许真实,但那也是被抽象过的真实。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出真知,既承认了这种抽象的不可避免,又指出了每个人都应探索属于自己的真实。

当然我们不是来讨论社科或哲学话题的,再次回到我们说的网站和用户——从市场营销的角度上,我们如何向用户表达产品或服务,而用户又如何去理解,我们达成的交易符合双方的预期吗?

在现实交易中,比如菜市场买菜:主观上挑好菜,客观上一杆秤,欠货两清。这种情况下的交易大都符合双方预期,至少差异不会太大。而在互联网上就不一样了,就拿淘宝来说,不管详情页写多么详细,也总会有客户认为产品不符合预期;反过来说,不管客户多么认真地调查,也很难摸清店家背后的真相。

作为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方,我们终归是有义务并希望将产品或服务表达清除的。而这个说明工作,似乎成为了设计师们难以完美胜任却又不得不承担的任务。不论是通过图片、表格还是文案,最终都要将信息梳理,包装并传递出去。

阿里巴巴在努力开发VR等技术,试图提升这种信息的互动。然而互联网交易终究不可能在体验这一方面胜过实体。

每每将产品呈现在网络上,我都会不由得思考这个问题。

也许它永远不会有解,但我们能够做的,就是努力学习和吸纳新技术,磨练文案功底,拍摄更精美的图片,尝试各种平台和形式,不断向这堵高墙发起挑战。

微信打赏支付宝打赏

感谢您的支持!

文章来源:卡米雷特的小站www.kamilet.cn)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卡米雷特

视觉控&技术控,不断学习中!

您可能还喜欢...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